超分散剂的特性、作用机理及主要分类(二)
来源:网络 | 作者:富侗富贵化工 | 发布时间: 2019-06-13 | 4293 次浏览 | 分享到:
行动机制
超分散剂的作用机理包括两部分:锚定机理和溶剂化机理。
锚定机制
1对具有高极性表面的无机颗粒,如钛白,氧化铁或铬酸铅等,超分散剂只需要一个锚定基团,该基团可以与表面上的强极性基团配对。粒子形式结合形成“单点锚”。
2对弱极性表面的有机颗粒,如有机颜料和一些无机颜料,通常是具有多个锚定基团的超分散剂,其可通过偶极力在颗粒表面上形成“多点锚定”。
行动机制

超分散剂的作用机理包括两部分:锚定机理和溶剂化机理。

锚定机制

1对具有高极性表面的无机颗粒,如钛白,氧化铁或铬酸铅等,超分散剂只需要一个锚定基团,该基团可以与表面上的强极性基团配对。粒子形式结合形成“单点锚”。

2对弱极性表面的有机颗粒,如有机颜料和一些无机颜料,通常是具有多个锚定基团的超分散剂,其可通过偶极力在颗粒表面上形成“多点锚定”。

3对完全非极性或极低极性的有机颜料和一些炭黑,因为没有活性基团用于锚定超分散剂,因此无论使用何种超分散剂,分散效果都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表面增效剂,其是具有极性基团的颜料衍生物。其分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与分散的颜料非常相似。它可以通过分子间范德华力紧密吸附到有机物上。颜料的表面在提供通过其分子结构的极性基团吸附超分散剂的锚定基团的化学位点的同时,通过这种“协同作用”,超分散剂可以有效地润湿和稳定有机颜料。影响。

分散剂


溶剂化机制

超分散剂的另一部分是溶剂化的聚合物链,并且聚合物链的长度是影响超分散剂的分散性质的重要因素。当聚合物链的长度太短时,立体效果不明显,不能产生足够的空间位阻;如果它太长,对介质的亲和力太高,这不仅导致超分散剂从颗粒表面解吸,而且还导致颗粒表面。过长的链经历抗折叠现象,从而压缩空间位阻的空间位阻或引起与相邻分子的缠结,并最终发生颗粒的再聚集或絮凝。